日志动力 毛毡带输送带生产厂
新闻动态
公元626年六月四日,李唐王朝在被鲜血染红的玄武门中,完成了权利的交替,李世民成为太子。六月十二日,李渊下诏任命太子宫一干官员,名单是李世民早已拟定好的,李渊不过是在演双簧。
唐王朝可不像A股那么无赖,当年购买的原始股到了红利兑现的时刻。武将方面,秦叔宝出任左卫大将军,程知节(程咬金)出任右武卫大将军,尉迟敬德出任右武侯大将军,大唐的军权从此就牢牢的掌握在李世民的手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出主权,出人权,也出皇权!
国家重要部门也被李世民嫡系把持:高士廉出任纳言,房玄龄出任中书令,长孙无忌出任吏部尚书,杜如晦出任兵部尚书。
在一个政权体系中,军事、人事、财政、计划等部门才是核心,至于农业、林业、渔业等都是边缘化的部门。历朝历代的掌权者无论“任人唯贤”的口号喊的多响,在实际中却是另外一套,抓住核心要害部门,对当权者自身也是一种保护。
公元626年八月九日,28岁的李世民登基称帝,他就是历史上的唐太宗。为了表示对父亲李渊的尊重,改元被推迟到公元627年,李世民定年号“贞观”。
贞观二字出自《易经》;“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吉凶者,贞生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南怀瑾说:“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这两句话包括一切人生大道理,做人做事的精义都在这里面,刚柔相济,恩威并用,才是立本者也,《论语》里面也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趣(趋)时是把握时代,所以变通者,趣时者也。
转回正题,贞观:顺乎天意,名正言顺。用年号来表明自己皇位来路正。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一生中最为重大的转折点,它将李世民一举推上了大唐帝国的权力巅峰,同时也将他推上了一个彪炳千秋的历史制高点。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个骨肉相残的悲剧事件无疑也使他背上了一个沉重的道德包袱——终其一生,李世民也未能真正摆脱玄武门之变留下的心理阴影。
清朝的雍正皇帝与李世民采用了同样的方法。“雍正”,“雍亲王得位正、为君正”。
年号,有时候既像是一则声明,又像是一则广告。
南北朝时候,梁武帝笃信佛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于是取佛教用语,年号曾定为“普通”。
武则天,她觉得大佛的脚印特别吉祥,就改年号为“大足”;长出新眉毛了,就改年号为“久视”。
北宋靖康之变后,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在宋南京应天府登基称帝,国号“建炎”,宋以火德立国,意思是重建大宋基业。后来又改年号“绍兴”,绍祚中兴,即继承祖先遗志中兴大宋。
因为改年号被认为是吉祥的,皇帝每改一次年号,便要大赦天下。所以,改年号有时能够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
除了年号,还有谥号,就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谥号相传是周公旦、姜子牙所做而流传下来,记载于《逸周书》,总共也就102个字。
其中有褒扬的,如经天纬地曰文(如汉文帝),克定祸乱曰武(如汉武帝)等;有批评的,如乱而不损曰灵(如周灵王),好内远礼曰炀(如隋炀帝)等;有表示同情的,比如,恭仁短折曰哀(如汉哀帝),在国逢难曰愍(如晋愍帝)等。
李世民虽然杀死了十个侄子,赦免了建成和元吉的下属,但究竟该如何给这两个兄弟盖棺定论呢?
难道“犯上作乱”四个字就能了结一切吗?到底谁在犯上作乱?
有官员提出将建成谥号定立“戾”时,李世民不满意此谥号,之后“杜淹奏改为灵,又不许”。最后才确定为“隐”。
“戾”和“灵”走了两个极端,“戾”字本意“逆,违背”,直接引入“成者王侯败者贼”的思维定式,是有司投太宗所好的选择,但李世民继位之初,很多大臣原归属于李建成集团,包括著名的谏臣魏征,过低评价与李建成的功绩不相符,难免会引起这些大臣的不满,不利于政权稳固。
2014年,李建成墓志被警方和西安市文物稽查部门收缴后于今年上半年移交给西安博物院,李建成墓志文中的“隐”字处,被利器刻损之前的一个字,打磨光滑后再刻下“隐”字。
推测唐太宗起初选择了“灵”字将李建成描述成一个尸位素餐(指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的无能之人比描述成一个十恶不赦的罪人更让唐太宗满意,也更易被人接受。
在确定为“灵”后,再修改成最终的“隐”,可见唐太宗当时的心理纠结。
李世民下诏,追封故太子建成为息王,谥号隐王;追封齐王李元吉为海陵王,谥号剌王,按照亲王之礼,重新安葬。
“隐”字颇为中肯,没有贬低李建成,从情理上减轻了唐太宗对政变的负罪感,李建成也没有步入失败者被抹黑的必然结局,李世民的高明之处正在于此。
在原太子下属魏征和王珪建议下,李世民亲自护送两兄弟的灵柩到了墓地,并亲眼看着灵柩下了墓穴埋上了黄土。从此一母同胞的兄弟四人只剩下他孤零零的一个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李世民最害怕过的可能就是重阳节。
为了让人们忘记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中的杀兄夺位的记忆,李世民开始了励精图治,中华大地也迎来了贞观之治。
相关新闻